近日,德國零部件巨頭博世發出了罕見的悲觀言論,認為未來3年汽車市場將會陷入“停滯”。
7月28日,博世首席財務官斯蒂芬在接受德國媒體Boersen-Zeitung采訪時預測,今年全球汽車產量將下降5%,且未來3年都難有改觀。基于這種態勢,博世已很難達到去年7%的息稅前利潤率。
全球整車市場持續下行
自2018年以來,全球汽車市場開始感受到下行的壓力。即便是進入到2019年,這種情況也并沒有改善。美國咨詢公司IHS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,全球汽車產銷量下跌約7%,全球三大汽車市場中國、美國、歐洲銷量齊跌。
中汽協數據顯示,2018年我國新車產銷累計分別完成2780.92萬輛和2808.06萬輛,同比分別下滑4.16%和2.76%。其中,乘用車狀況與整體車市趨同,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5.2%和4.1%;雖然商用車整體銷量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長,但客車板塊下滑明顯,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7%和8%。
到了2019年,情況沒有好轉,反倒更加嚴峻。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,2019年1-5月,汽車產銷1023.70萬輛和1026.59萬輛,同比下降13.01%和12.95%。
與日劇跌的市場,讓汽車廠商的日子不好過,也讓為汽車提供零部件的巨頭們似乎也難逃厄運。
零部件企業“餐風嚙雪”
今年初,德國軸承制造商舍弗勒宣布計劃裁員900人,原因是其汽車部門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增速放緩,而且遭到了電氣化的沖擊,因為電動汽車一般不用軸承。
德國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今年一季度營收環比下降20.7%,凈收入環比下跌19.2%。該公司表示,收入下滑的原因是中國及歐美市場汽車產量連續下滑。
今年1月至6月,法國輪胎制造商米其林的利潤同比下滑約8%至8.4億歐元。米其林CEO孟立國(Florent Menegaux)認為,受配套市場下滑影響,上半年輪胎市場處于“劇烈動蕩”中,乘用車輪胎和皮卡車輪胎銷量同比下降2%。
而在中國地區,零部件行業上市公司的日子同樣也不好過。
數據顯示,截至7月24日,滬深兩市共計56家上市汽車零部件企業公布了2019年半年報業績預告。其中凈利潤預喜公司為15家,占比29.41%;因種種原因出現業績預減、略減、增虧、首虧的公司為41家。
行業專家表示,超六成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凈利下滑,作為上游的零部件企業,在整體環境不容樂觀的情況下承載了較大的壓力,行業低利潤運行或將成為常態。未來,零部件企業的日子將會較為難熬。
目前,已經有大量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正在向電動化方面做出探索,希冀取得新的經濟增長點。但是行業專家也表示,“就當前而言,電動化還不能完全解決需求端低迷的問題。”